Tuesday, December 7, 2021

父亲

傍晚,老二吃饭的当儿,查了下微信,看到弟弟发来的消息,爸爸6点06分过世了。

老公和老大在踢球回家的路上。老二看我哭的不停,吓到了,忙喊,妈妈,妈妈!扁扁嘴跟着也哭了。他只有3岁,他并不知道,常常微信视频时候,他笑着问”外公,你又抽烟了吗“的那个老头,已经永远的走了。老二只在1岁多回去中国一次,看到外公吞云吐雾,很是好奇。每次看到必问,外公你又抽烟了!抓包的抓的颇为自得,被抓包的也是哈哈直乐。

父亲是今年中秋后突然脑梗的,至今已经两个月余。中间情况一度好转,家人都怀有希望,也许,万一,能够恢复一点,哪怕是有残疾,但凡人还有一口气,活下来,就好。然而最近一周多再次恶化,反复救治之后还是去了。

两个月来随着病情的变化,一天天的,心理上多少有所准备。理智上谁都知道,父母离去,是人生在世难免要面对的一关。但也无济于事,再多的心理准备也没有用。悲痛都是一样的。

父亲出生在湖南邵阳县的乡村里,家境极为贫困,他是八个兄弟姐妹里最小的一个。老幺,又是男娃,虽然贫苦,也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的。从小淘气也聪明,各种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稻田里掏泥鳅的事迹,没少和我们炫耀。说得来自己抓青蛙的水平,似乎是孩子里的第一名,最最厉害的。无从考证,我们也只好信以为真了。也常常和我们提起,当年他考上湖南大学,是穷困不堪的家族里的头一个。他时常和我们说起,当年是如何这里凑一点,那家给一点的帮他打点了行装去上学,他去大学带的衣箱子又是哪个姑姑给置办的。点滴之恩,他一辈子都是记得,事实也想着回报的。

看过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有着那个年代的独特的PS处理,浓眉,微红的脸颊,少年意气,眼里的青春,嘴角的希望,一望无际。妈妈那时候的照片也是一样。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淳朴的美。当然儿女眼里出西施,我眼里看去,年轻的父母都太好看了。她们是介绍相亲而结合的。两个人皆出身于最为穷苦的家庭,妈妈从小也是聪慧异常,考上了大专师范。按而今的说法,大约算得上是凤凰男和凤凰女的结合,可以说是相当的门当户对而相得益彰了。

婚后相当长的时间,父亲在长沙任教,而妈妈在邵阳乡下。也是那个年代常见的婚姻情况。后来为了能在一起生活,父亲回到了邵阳分校(据说后来这个分校不为湖大所承认,现在已经改名多年了,但在我记忆里那还是我童年所生活的地方的名字),妈妈也调到了一起生活。

记忆里她们和多数的年轻夫妻一样,有甜蜜的时候也有鸡毛蒜皮闹成一团的时候。我略微记事的时候,5岁还是7岁,父亲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电视机。黑白的,用天线收取信号。那个年代大院里可能也就1,2台电视,晚上都是一群人挤着在室外一起看,还有前来大餐的蚊子们,实在是热闹非常。那时候看的似乎还是最早的港剧,霍元甲里虚构出来赵倩男的形象大约是我最早的关于女性意识的启蒙。

父亲能力不弱,但脾气火爆,家里家外都算是。人缘上面,和投缘的则是相当投缘,合不来的那是也不太会给面子。拍桌子骂校长的事情据说也是做过的。早上和妈妈视频,说起来父亲本不想要举办追悼会,最后阴差阳错还是举办了。来的人很多,不少外地的亲友旧同事都赶过来做最后的告别,想来他为人尚算不错。虽则再怎么哀荣,逝去的人其实也不知了,对于生者,却也是一种安慰。

父亲不是教育的专家,大约也不能算是循循善诱的理想父亲。

我成长过程中大约算是懂事听话的类型,学业上基本还算令人满意,和父母最大的冲突大约也就是高中时候和好朋友学校里的同学做了一阵子笔友,让他们颇为担心是不是早恋了。以及看到我在读简爱,以为是啥言情小说而申斥了一番。😅

父亲和老弟的冲突则远为激烈的多。那个年代的父母虽然一心爱护子女,却并没有最基本的青少年心理学的知识。男孩子在青春期的挣扎或者比我这种个性柔和的女孩子,也来的更加激烈。老弟高中的时候,我已经在大学。弟弟高考的时候我因为某些原因暑假没有回家,是我至今后悔的事情。倘若我在家,有些矛盾冲突或者可以得到缓解。父亲那时候各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口不择言的残酷,对老弟是造成了不小的伤害的。此后弟弟的青春期直至青年时期,各种磨难不停。而我呢,大学毕业以后,拖延着不想进入社会,继续读研,再后来随着老公一起来到了美国,继续上学,随后工作。爸爸妈妈那些年对老弟的担心,挣扎,我也只是电话里面得知,能做的也只有电话里面的宽慰,和一点能力所及的经济支持。身为长姐,对家庭的照顾,微乎其微,想起来始终是心中有愧。

事情的转机大约是老弟终于恋爱成家。弟妹非常的贤惠,对爸妈都非常亲热,某种程度上像他们的第二个女儿一样。及至弟弟有了孩子,第三代的到来,让弟弟很快成熟,爸爸和弟弟的关系也慢慢融合。爸爸老了,像所有的老头一样,对孙子无限宠爱,全不记得自己当年对儿子是如何的严厉了。

这时候我们已经在国外生活多年,中国,已经是回不去的故土了。有一年我回家去,妈妈受不了分离的场面,自然只是爸爸送我到汽车站。车快要开了,看到车窗外父亲的眼神,突显的老态,我极力强忍着,车一开出站,就痛哭出来。好多的事情翻上心头。

我想起初中时,家住郊区,上学在市里的重点中学,偶然放学晚了,赶不上单位的车,就得走路回家,大约总得1个多小时。通常和我的好友一起走着。那时候也亏得是治安良好,两个小女孩子走回家,也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安全。爸爸和好朋友的爸爸看到单位车回来了而孩子没回家,就知道没赶上车,赶紧的骑上自行车来接。通常是我们走了一大半或者一小半的路程,就会遇到来接我们的父亲。茫茫暮色里,走得又累又渴,乍然看到爸爸骑车感到的那种感觉,是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每天早上,也得赶单位的车去学校。我上学较一般人更早,小小的个子,看上去瘦弱不堪。父母自然很舍不得我在车上没有座位挨挤。爸爸一大早就爬起来给我去排队占座,让我可以多睡个几十分钟。等我过来了排上队等待上车,或者家里做的,或者食堂里打来的,热乎乎的早饭赶紧给送过来给我吃。等我弟上到了中学,待遇似乎就没有这么好,男孩子,挤一挤,更健康?

印象里还很深刻的一幕,是父亲教我学自行车。他用的是笨办法,用手卖力扶着后座,一点点学。就记得某次车倒下来,链条挡板比较锋利的一块,切到他的小腿,立刻血流如注。后来很久很久过去,那个伤疤都清晰可见。夏天不经意间看到,心中总不免恻然。

初中是从郊区的小学考入市里中学,分在全年级最差的一个班,说成绩不上不下都算是自夸了。一个班60来个人,大约45名左右吧。总体上我算是个听话的孩子,可也有过看杂书被政治课老师没收,扮可怜找老师求回租来的书的事迹。升高中的时候奋发了一把,可以进高中,或者是技校。当时技校可以保证有分配工作,算是个短期颇为可靠的选择了。家里犹豫了一段,终因为技校分配的最终单位是农药厂,而选择了读高中。如果是水泥厂,八成就去了技校,今天也不知道在哪里了。高中得遇极好的班主任,加上个有点不屑于女生智商的男同学的刺激,和电视剧武则天的默默洗脑,反而一路向上,发了飙的意外的考取到最好的大学。于父母而言,确属意外。他们没有特意的培养,或者有过这样的期望,父亲被别人道贺时自谦胜过自夸的喜悦的样子,犹在眼前。能令到他们有那样的自豪和陶醉,虽则短暂,也是甜蜜的。

父亲送我去大学的那个秋天,总让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北京是他也没有去过的大都市,大城市的繁华喧嚣恐怕让他略微不知所措。他知道学校里面没有自行车是不成的,在五道口花250元买来旧车一辆,状态颇为一般。我知道他大约是买贵了吧。那时候每个月生活费也就60元。那个微雨的晚上,他把车子带给入住宿舍的我,又匆匆冒着雨赶回招待所。他没有“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但那个雨夜里那辆买贵了的自行车,自认聪明的我,何其一致呢。

每年返校买火车票是很难的。尤其是寒假春节过后,难上加难。长沙到北京,23个多小时。最难的一年,我站了16几个小时,过了郑州还是哪里才有座位。对年轻人而言,也算不得什么。父亲每年为了买车票到处找人,担心,我只觉得他老土,哪里需要那么悲观担忧,站就站站呗,能挤上车就行了。及至中年,自己做了母亲,也经历一些孩子的不顺利,才明白由爱故生忧的道理。

到了研究生快毕业,我决定和现在的老公一起去美国。他们起初是反对的,觉得未来太不可知,美国那么遥远,将来。。。。。。直到后来,老公去到我家过年,以勤勤恳恳卖力洗碗的行动赢得了他们的心。觉得女儿大约是找到了值得托付的人,虽然不舍得,也随她们去吧。父亲最后的这两个月,我这个远渡重洋的孩子没有尽到一点心,全靠那个他青少年时期严厉责骂的儿子在床前尽孝了。

一生很长,我虽然进入有着最佳资源的大学,却没有因此更加努力,反而略为消沉萎靡,度过非常迷惘的青春期,茫茫然的求学,工作,30勉强而立,40仍然困惑。不知不觉中,父母都已经沉沉老去。

家里没有很富裕宽松过,感情上而言,我却算是个富养的女儿了。即使偶有责骂,间或还和老弟大打出手,总而言之,是沐浴在父母疼爱之中长大成人的。有这个基准在,我虽没有成为完美的妈妈,但总归是长成一个正直的好人,努力生活着。到我做了妈妈,虽不甚成功,但也是全心爱和照顾着我的家人。行胜于言,大约如是。父母在我们成长一路的各种爱抚照顾,很自然的让我们成年以后半本能半习惯的为家人付出,并为此感到幸福。

父母的离去,不是令人痛不欲生的那种痛。活着的人,必须努力活的更好才是。向死而生。知其必死,而更努力活。但知道归处那不可知处,有最疼爱自己的人在等待,走向终点的那一刻,或者,不会那么恐惧,或者,会有终于回到父母怀抱,那种团圆的温暖了。不知道父亲走的最后一刻,有没有看到他的爸爸妈妈?我但愿他此刻在天上在哪里都好,既是我们记忆里那个亲爱的儿女的父亲,妻子的丈夫,孙辈的爷爷外公,也是他自己,但愿他变回那个被父母兄长姐姐们万千宠爱着的小小孩童,永远的幸福安宁着。